-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12-10-12
- 点击:862
- 来源: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及《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赣教高字[2008]74号)的精神,加强我院本科教学工作,迅速推进我院由以专科教育为主向以本科教育为主转变,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建设为主转变,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推动我院本科教育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1、以评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一五”期间是我院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人才培养是我院的根本任务,明确教学工作始终处于我院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要紧密结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学习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文件,树立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以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为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基础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使我院步入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2、坚持以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的观念。坚持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3、全体教职工要切实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教学理念。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研究教学对象的变化趋势,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4、职能部门要确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确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工作思路,更好地为我院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切实加强领导,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1、建立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学院各级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教学质量,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学院建立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院长作为学院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全院教学质量负责;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及教务处处长负责学校本科教育与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教学院(部)的院长(主任)作为教学院(部)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负责;教学院(部)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具体负责本部门的教学与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各教研室负责人对本学科、专业所承担的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负责;教师对本人所承担的本科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负有直接责任。各级领导应当经常深入课堂、实验室、实习基地、学生宿舍等,了解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2、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完善学院和各教学院(部)的教学委员会,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业务咨询方面的作用。在院务委员会的领导下,要维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业务考核等方面权威性。要充分发挥各教学院(部)的教学委员会在各教学院(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要完善学院和各教学院(部)教学督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工作对教学活动的指导、督查的作用,为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3、发挥教学院(部)在教学管理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院、教学院(部)、教研室三级管理,以教学院(部)为主”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在有利于加强学校宏观调控和保证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各教学院(部)在设置或调整学科及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执行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自主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建立定期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学院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院务委员会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学院要定期召开各行政部门负责人会议协调解决教学问题,教务处定期召开各教学院(部)主管教学领导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学院每1学年或2学年召开1次全院性的教学工作会议。
5、坚持学院领导联系教学一线制度。学院副校级以上领导分工联系教学院(部),深入联系教学院(部)现场办公,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学期听课不能少于4学时,学校重大考试必须参加巡视。各职能部门也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期听课不能少于6学时,各教学院(部)领导及教务处领导不能少于8学时。
三、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院要增加预算内教学经费,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增长。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经费不低于25%,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基本教学开支。协调校园建设与教学基本建设关系,经费要重点投入到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文献资料建设,确保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的专项投入。加快校园网与网络信息平台,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完善,特别是要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及馆藏资源建设,改善馆藏结构,增加非纸质图书馆藏,加大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专项数据库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硬件、软件环境。
2、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在已有的4门省级精品课程、48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的基础上,扎实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积极组织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和立项建设工作,“十一五”期间,争取建成1-2个省级特色专业,4-6个院级重点专业。各质量工程项目要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全院的课程合格率达到100%,所有的专业达到省教育厅对专业评估的要求。
3、加强学风建设,培养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处理好教与学、育与管、建与改的关系。继续抓好考风建设,以考风促学风,杜绝考试舞弊现象。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加强实验室建设。从改革实验室教学与管理体制入手,狠抓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突出抓好实验队伍建设,切实改革实验教学,制订实验课程标准,加强研究和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5、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国家重点教材和优秀教材、“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其比例应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课程的50%以上。学院每年应设立一定的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组织教师编写并出版一批能反映我校学科及专业特色的教材(含实验教材和电子教材),并争取部分教材列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合理的师生比制订好教师编制数。加大对研究生和“双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优化我院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采取聘任及柔性引进的方式充实新专业、重点学科、重点课程所需教师。加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将稳定与激励、科学管理与加大资助的措施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
2、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学院将进一步采取激励引导、规范约束和精神文明创建等多层面、多途径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教师以育人为天职,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全院教师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遵循《南昌理工学院教师工作规范》及相关教师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教学环节,用高质量的教学去促进科学研究上水平。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课程讲授介绍本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要适时对教师的各教学环节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3、坚持教授上讲台,加强本科基础课教学。学院鼓励支持高学历、高职称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开新课,上基础课。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开一门本科课程。连续两年不服从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4、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力争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建立1—2个省级教学团队。
5、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由教授、副教授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做好传帮带工作。鼓励基础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授、副教授通过公开课、讲座等形式开展示范性教学。广泛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有关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课堂教学大赛,不定期举办教案、讲课、说课大赛,开展优秀多媒体课件、优秀教学奖评选。
6、教师职称评聘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对于不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或教学质量考核未达到优、良等级的教师,不能评聘讲师、副教授或教授职务;对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意见较大的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因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并及时更换教师。制定并严格执行《南昌理工学院教学事故处罚暂行规定》进行处理。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必须要有一篇教研论文,晋升讲师者着重考察其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五、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紧密结合江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大方向,找准学科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定位,形成以工为主、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重点建设和发展太阳能光电、航天航空、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及工商管理五大学科;加大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力度,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新的发展。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学科平台,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
2、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基础牢、能力强、讲敬业、素质高的人才。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3、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要构建新的课程结构,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实践环节所占的学时(学分)比重,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深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不仅关系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授课要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同时结合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进行讲授。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法研究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内容,采用讲授法、发现法、讨论法、提问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培养学生研究事物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思维方式。各教学院(部)必须制订教学法研究活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每周召开教研室会议,研究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改革等,并应做好记录;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5、积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积极倡导教师自制切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使全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的课时比例不低于20%。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
6、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活动。鼓励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积极申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课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进程和优秀教学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对于已经立项的省级及以上的教学研究项目,学校给予配套资金或根据结题情况和该成果的应用价值追加一定数额的资金予以资助。对获奖者在职称评审、岗位级别聘任等方面与获得相应级别的科学研究奖给予同等待遇。
7、积极倡导和开展双语教学。学校将出台《双语教学实施意见》,对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鼓励和支持,并将有计划地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对于已初步开展该项工作的教研室,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将提供一定数量的原版教材供双语教学使用。
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以《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为指南,有步骤地建设教学实验室。根据学校实验教学的客观需要,加大实验室投入和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建设6个左右院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优化实验室布局,配置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与设施。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设置的实验开出率人才应达到90%以上,基础课教学实验设备必须满足一人一组;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50%;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与实验课程建设。实验室主任应由高职称教师担任;现有实验人员应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选留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重视实验大纲的制定和实验内容的更新,鼓励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讲解和演示。通过合格评估的基础课实验室和有条件的专业实验室,应逐步向学生开放,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加强实习基地和产学研教育基地建设,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原则上每个专业都有对口的实习基地,并能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的需要。健全学院与教学院两级实习管理机制,保证达到良好的实习实践效果。鼓励学生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现场接受训练和教育,在生产实际和工作实践中锻炼成才。
4、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所占的比重,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0%,理工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0%。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各教学院要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改进指导方法,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院每年进行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评选表彰,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编成册。
七、健全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增加学生评教的分值。要在学生评教、同行教师互评、教务处和教学单位检查的基础上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将评定结果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聘、年终考核、津贴分配的重要依据。
2、加强对教学院(部)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估。各教学院(部)要认真执行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院要修定和完善教学院(部)教学工作考核评估体系。每年对人才培养业绩优秀的学院给予奖励,并在投入和建设上给予倾斜。对于教学工作质量及人才培养业绩不理想,又连续两年无改进的学院对其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罚。
3、不断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坚持和完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坚持和完善学院领导干部联系教学院(部)制度、学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课程评估制度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召开各级教学工作会议,定期通报本科教学工作运行状态,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