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14-11-06
- 点击:1042
- 来源: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鼓励、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文化创新、技术开发、技能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完善创新学分的管理工作,经研究决定,在本科各专业实行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学分制度,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 创新学分的用途与记载、评定范围、原则与标准
第二条 创新学分是对大学生在第一课堂外开展的一系列科技文化创新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创新成果,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给予一定的学分。
第三条 凡积极参与各类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活动,或取得突出成绩、优秀成果的在校大学生,除按《南昌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第九章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之外,均可申请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
第四条 学生取得的创新学分,可以冲抵培养方案内公选课的学分,但冲抵总学分一般不超过8个;超出部分的创新学分,可作为超修学分予以记载。
第五条 获得的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本人成绩档案,并记载为“创新奖励学分”,成绩一律记为“优秀”。
第六条 创新学分优异的学生在评选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第七条 创新学分获取途径
1、参加以“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为主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类活动:如“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设计竞赛,“挑战杯”网络竞赛,数学建模、力学、电子设计、英语竞赛等。
2、参加以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发表论文或文学艺术作品等为主要内容的非竞赛类活动并取得成果:(1)参加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的科技知识讲座、报告等;(2)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3)参加“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工作;(4)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认定的创新实践活动等。
3、取得创新成果:(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2)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文学艺术作品;(3)科技制作、发明创造等。
第八条 创新学分评定标准与原则
1、根据“各类创新活动学分评定细则”(见附件1),以及学生参加不同类型活动的结果及所发挥作用等进行创新学分评定。
2、必须是以学校名义及学校参赛者身份参加的各类科技竞赛获奖,或以学校为作者单位发表的学术论文等才可计创新学分。
3、同一项目(如发表论文、某项大赛等)不累计加分,只取最高项学分;同一内容获不同成果奖励(课题、论文、大赛等)的不累计加分,只取最高项学分;同一成果多次获奖或集体奖项与个人奖项有重复的奖励学分只取最高值计分,不重复记分。
4、所有奖项或成果均按项记分。若每个奖项或成果由多人完成,由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根据每个成员贡献大小分配奖励学分。每人所获学分之和不能大于总学分。
5、大学生科技创新型项目中的优秀项目,经评定可以取代毕业论文(设计)。取代毕业设计(论文)的项目:成果形式为论文的项目要求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成果为其他形式的项目要具有社会公认的相应证书或证明。
第三章 创新学分的管理
第九条 创新学分经评定、认证、复核后备案,获得学分具体情况记入本人成绩档案。
第十条 创新学分的评定程序
1、每学年末,申报学生填写《南昌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学分申请表》(见附件2),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对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者,给予严肃处理。
2、各院系组织学术委员会对学生创新学分获得情况进行评定,按学年进行汇总登记(见附件3),并将创新学分成绩单(一式三份)报实践教学管理科。
3、实践教学管理科组织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及专家进行复核、评定、批准。
4、创新学分成绩批准后反馈各系部。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解释。
附件1:南昌理工学院各类创新活动学分评定标准(试行)
附表1:南昌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学分申请表
附表2:南昌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学分统计表
南昌理工学院各类创新活动学分评定标准(试行)
项目 |
考核内容 |
学分 |
考核方式 |
|
竞 赛 活 动 |
国际级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 |
一等奖 |
8 |
获奖证书或相关文件
注:音、体、美专业的表演、比赛、作品获奖参照本方案执行;未获奖学生根据参赛情况及成绩酌情给予不高于同类最低级别的学分。 |
二等奖 |
6 |
|||
三等奖 |
4 |
|||
其它奖 |
2 |
|||
国家级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 |
一等奖 |
6 |
||
二等奖 |
4 |
|||
三等奖 |
2 |
|||
其它奖 |
1 |
|||
省部级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 |
一等奖 |
4 |
||
二等奖 |
2 |
|||
三等奖 |
1 |
|||
其它奖 |
0.5 |
|||
校地市级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 |
一等奖 |
2 |
||
二等奖 |
1 |
|||
三等奖 |
0.5 |
|||
发 表 论 文 |
被SCI,EI,SSCI收录的论文 |
A类 |
8 |
提供论文原件 |
B类 |
6 |
|||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
C类 |
4 |
||
D类 |
3 |
|||
在普通期刊(增刊除外)及省级以上正式出版物发表的论文 |
2 |
|||
科 研 成 果 |
成果鉴定:指通过教育或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项目。按鉴定水平记分
|
国际领先 |
8 |
提供鉴定材料原件 |
国际先进 |
6 |
提供鉴定材料原件 |
||
国内领先 |
5 |
提供鉴定材料原件 |
||
国内先进 |
4 |
提供鉴定材料原件 |
||
省内领先 |
3 |
提供鉴定材料原件 |
||
省内先进 |
2 |
提供鉴定材料原件 |
||
国家级 |
一等奖 |
8 |
提供获奖证书 |
|
二等奖 |
6 |
|||
三等奖 |
4 |
|||
省部级 |
一等奖 |
5 |
||
二等奖 |
3 |
|||
三等奖 |
2 |
|||
厅局级 |
一等奖 |
2 |
||
二等奖 |
1 |
|||
三等奖 |
0.5 |
|||
校级 |
一等奖 |
1 |
||
专利 |
主要完成人 |
6 |
提供专利证书 |
|
一般成员 |
2 |
|||
小发明、小创造和小作品 |
主要负责人 |
1 |
提交工作总结和实物成果等(附专家认可证明) |
|
其它参与人 |
0.5 |
|||
科 研 活 动 |
完成创新基金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4 |
提交科研报告或结题报告、学术论文、成果等(附指导教师证明) |
项目参与人 |
1 |
|||
参与教师科研工作 |
项目参与人 |
2 |
||
实 验 活 动 |
选修开放实验(A、B类) |
1 |
提交实验报告和总结,实验不少于24学时(附指导教师认可证明) |
|
自制、改制实验仪器、设备维修 |
1 |
指导教师认可, 学院批准 |
||
技 能 培 训 |
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除外),考核成绩合格 |
1 |
提供合格证书 |
|
社 会 实 践 |
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出一定水平的调查报告 |
1 |
提交活动总结及调查报告等有关证明材料 |
|
参加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的科技知识讲座、报告等(主讲) |
1 |
学术讲座稿 (5000字以上)(附主办单位证明) |
||
其他可认定的实践创新活动,效果显著 |
1 |
提交实践创新计划及总结(附主办单位证明) |
附表1:
南昌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学分申请表
院部: 填表日期:
学生姓名 |
|
专业 |
|
年级、班级 |
|
||
学 号 |
|
年龄 |
|
申请学分数 |
|
||
电子信箱 |
|
成果类型 |
|
||||
联系电话 |
|
家庭住址 |
|
||||
申请依据(另附有关文字材料及证书等证明材料)
|
|||||||
学术委员会对学生创新成果的评价及建议应获学分数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建议学生应获学分数 |
||||||
|
|||||||
院部专家组认定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认定学生应获学分数 |
||||||
|
|||||||
|
|
|
|
|
|
|
|
附表2:
南昌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学分统计表
院部: ~ 学年 第 学期
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 |
创新学分类型 |
成果或奖励等级 |
学分数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报人(签名): |
|||||
所在院部负责人(签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
注:创新学分类型、成果等级、学分数是指各类科技竞赛、发表学术论文、教研与科研成果、获得发明专利的成果类型、等级或奖励等级及相应的学分。参照管理办法中的创新学分类型及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