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17-11-12
- 点击:811
- 来源: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本科教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考核试卷命题等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规范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本质量标准。
第二条 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是学校进行评教、评学、评管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 理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第三条 备课
1.自编或选用的教材科学、适用,配备齐全。
2.讲稿或教案齐全、清晰、翔实。教案能反映科学新成果和新知识,并能不断更新。
3.授课计划完整,课时及内容安排科学、合理,能按时间向院(系、部)提交并及时告知学生。
第四条 课堂教学
1.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的要求,基本理念概念清楚、正确,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教学中有吸收新成果,反映新信息,注意介绍学术发展前沿的新动态,理论联系实际。
2.采用灵活多样且适合的教学方法,体现启发性原则。能因材施教,讲普通话,表达清楚,条理性强,板书工整、有序,字体规范,善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且效果好。
3.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准时上下课。不随意调停课。虚心征求学生和其他老师的意见并积极改进教学,热心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等。
4.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生课堂气氛浓厚,师生交流好。
5.衣冠整洁,仪表举止言论符合教师身份,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寓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第五条 辅导答疑
1.任课教师原则上应每周或每章安排一至二次辅导答疑,并作记录。在辅导答疑过程中,应重视因材施教,既要热情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学生。
2.对于考试的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在期末考试前安排1-2天的时间进行答疑。辅导答疑过程中,教师不得指定复习范围,向学生暗示、泄露试题内容。
3.与学生有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教学辅导答疑,采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辅导模式。
第六条 作业
1.作业量适中,且在教学过程中均匀分布。学生能及时上交作业,作业工整认真、准确率高。
2.紧扣教学的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难度适中,能促使学生获得知识、训练能力。
3.自然班级学生作业全班批改。对作业量多的基础课每班至少批改二分之一。
4.批改及时、认真、细致,有点评。
5.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入,且记载清晰规范。
第七条 考核
1.试题覆盖所学内容,重点难点空出,难度适中,既能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反映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识课程与学科基础课程原则上应建立试题(卷)库。
2.批改认真、规范,每道题均有小分,统分准确,成绩准确反映学生考试情况。
3.成绩登记表填写规范、准确。试题保存完好。
4.成绩分析全面、科学、合理。
第三章 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第八条 实验教学文件与计划
1.有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并符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科学可行。
2.选用统编教材或自编的实验指导书。
3.有实验课表和实验安排表,实验课安排合理、科学、规范,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
4.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相结合。
第九条 备课与实验教学准备
1.教案齐全,内容明确,讲解要点、重点突出,能反映教学组织过程。
2.实验场地整洁,仪器设备状态完好,实验材料准备充分,无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指导教师对仪器设备状态清楚;有安全措施。
3.实验分组方式及分组人数合理,并按规定组数开出实验;有实验分组安排表,并预先通知学生。
第十条 实验授课
1.实验内容: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并有相应记录;
(2)让学生清楚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3)实验内容完整、充实,讲课与实验操作时间分配合理;
(4)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解释实验现象。
2.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训练;
(2)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
(3)能及时排除仪器设备故障;
(4)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
3.课堂管理:
(1)维护好设备仪器;
(2)保障安全;
(3)认真做好原始实验数据的检查,严格执行原始记录签字制度。
4.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并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原理及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促进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十一条 实验指导
1.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定期进行实验指导。
2.与学生有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室能及时答复学生提出的问题。
3.实验指导时主动热情,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第十二条 实验报告
1.每次实验教学后,均须布置学生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对实验报告的格式、内容等均提出明确的要求。
3.批改及时、认真、无错漏,并符合规范要求,批改率100%。
4.每次实验成绩均能认真记载,且清晰规范。
第十三条 实验考核
1.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等。其中实验操作考试应有评分标准,试题能够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批改认真、规范,每道题均有小分,核分准确。
3.成绩登记表填写规范、准确,且有任课老师本人签名。试卷保存完好。
4.成绩分析全面、科学、合理。
第四章 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第十四条 实习准备
1.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详实的各类实习大纲和具体的实习计划,大纲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计划科学可行。
2.根据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规范准确地填写实习任务书,便于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五条 实习指导
1.实习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学生的实习活动,并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实习指导教师要关心实习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帮助学生根据职业道德要求开展实习工作并安全地开展实习活动。
2.实习指导教师坚守岗位,在外地的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生同吃同住同活动,不擅自离开实习单位,不擅自放假(或准集体假),不越权准假。
3.实习指导教师主动与实习单位及实习单位指派的指导教师联系,在实习单位的配合下公正、科学、准确地对实习工作做出成绩评定。
4.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及时填写实习总结表,所有实习总结交院(系)存档。
第十六条 学生实习
1.在实习单位和带队教师指导下,按照实习要求进行实习。
2.尊重实习单位指派的老师,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并严格按照实习方案展开实习工作。按时完成实习作业。
3.严格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不擅离实习岗位。
4.实习结束后,及时对实习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交指导老师批阅。
第十七条 实习考核
1.考核由指导教师会同实习单位有关人员共同进行。
2.考核方法可采用笔试、口试、评阅实习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应反映学生对现场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习成绩以业务考核为主,同时结合实习期间的思想表现、实习态度、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第五章 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第十八条 教学条件
1.有内容详细、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课程设计大纲;有易于操作、合理的评分标准。
2.有一支人数充足、结构合理的主讲教师队伍担任指导教师。
第十九条 组织管理
1.选题:
(1)课程设计课题安排合理;
(2)课题符合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能够结合社会实际和工程实际,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认真做好组织动员工作,按要求完成各阶段的检查与总结,写出具有实际指导工作价值的总结材料;有具体的过程管理措施并落实到位,管理严格。
第二十条 教学过程
1.全过程的指导方法科学合理;在指导老师的全程指导下,开展资料收集工作,并正确运用研究方法或手段进行课程设计工作。
2.有详细的阶段性进度表,计划性强,并认真落实。
3.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第二十一条 教学效果
1.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方案论证充分;收集资料进行加工、分析、综合的水平提高。
3.实验方案合理、实据可靠、数模建立正确;计算机应用能力强。
4.图纸规范、符合标准、工艺可行、结构合理。
5.正确进行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
6.课程设计说明书思路清晰、文字表达能力强、符合技术要示、撰写规范。
第二十二条 成绩考核
成绩评定严格、规范;评定成绩与学生课程设计的实际水平相符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设计方案、说明书、图纸、程序、作品的完成质量,创新与发挥情况,答辩情况等,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三条 资料归档
课程设计相关资料由院(系)资料室收藏。
第六章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第二十四条 教学条件
1.有内容详细、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大纲、指导书;有周密可行的工作计划;有易于操作、合理的评分标准。
2.有一支人数充足、结构合理的主讲教师队伍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应控制在8—10人内。
第二十五条 组织管理
1.选题:
(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双向选择,合理安排;
(2)课题符合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能够结合社会实际和工程实际,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3)课题深广度、工作量适中,难易适当。
2.认真做好组织动员和开展工作,按要求完成各阶段检查与总结,写出具有实际指导工作价值的总结材料;有具体的过程管理措施并落实到位,管理严格。
第二十六条 教学过程
1.全过程的指导方法科学合理;在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下,开展资料收集工作,并正确运用研究方法或手段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有详细的阶段性进度表,计划性强,并认真落实。
3.学生能遵守学校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勤奋钻研业务,尊师互助,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十七条 教学效果
1.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开题报告的撰写质量高;设计(论文)方案论证充分;收集资料进行加工、分析、综合的水平高。
3.实验方案合理、数据可靠、数模建立正确;计算机应用能力强。
4.图纸规范、符合标准、工艺可行、结构合理。
5.论文摘要达到规定要求。
6.正确进行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
7.毕业设计说明书思路清晰、文字表达能力强、符合技术要求、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论点正确、深刻、有新意;论据真实、典型、充分,有针对性和较强的说服力,语言准确、流畅;思路清晰、观点明确、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表达能力强、撰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0字。
8.答辩时口述条理清晰、流畅、正确、思路清晰。
第二十八条 成绩评定
1.答辩委员会(小组)结构合理,专业性强,有权威性。
2.毕业设计(论文)在答辩前经答辩委员会评阅。
3.现场答辩:
(1)有规范的答辩程序;
(2)答辩记录准确、完整。
第二十九条 资料归档
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资料按规定归档,由院(系)资料室收藏。
第七章 试卷命题质量标准
第三十条 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分为考试和考查。
第三十一条 命题原则
命题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既紧扣材料,又联系实际,既有广度和深度,又能如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的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对考试内容、题型、题量、能力层次、难易程度等进行总体设计,按章节、教育目标、难易度等进行搭配,组成试卷。整卷试题应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并有适宜的难度、区分度,能使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
第三十二条 命题要求
1.各院(系、部)要认真组织命题工作,力求做好教考分离。已建立试题(卷)库的课程应从试题(卷)库中抽取试题(卷);未建立试题库的,原则上要成立命题小组负责命题工作。
2.考试试题均要求命题人按教学大纲要求同时提交至少两套(公共基础课至少4套)难度、广度、份量相当的试卷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试题的重复率一般不得超过20%。
3.考试命题及评分均采用百分制,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三十三条 试题内容要符合以下要求
1.依据教学大纲命题。命题要全面反映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试题的分布范围要广泛,知识的覆盖面要大,难易相当。试卷中,60%左右的试题应属于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30%左右的试题应属于灵活运用本课程知识能力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10%左右的试题应有更高的难度,以考察优秀学生的学业程度。试题表述以教材为依据,专业术语与教材一致。连续四年内同一课程任意两套考试试卷的重题率不得高于20%。
2.题型力求多样化,对于常规性笔试考试包含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概念解释题等)和主观性试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性知识运用题、分析题等)。各课程根据课程特点选择适合的题型。
3.试题内容的份量要适当,试题内容、份量和考试时间要吻合,题目难度分布要科学,以便拉开学生成绩的差距。
4.试题之间答案不能重复,试题及其答案之间不能有提示性内容,避免互相提供正确答案的线索。
5.试题的文字表述要规范、准确、简明,标点符号要正确、清楚。